大暑|“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今天,迎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到来了。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节里,更要保持心平气和!
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酷暑时节,除要保证每天摄入3- 5升水分(至少5- 6瓶500毫升矿泉水),多摄入B族维生素丰富和富含维C的粗粮、青菜和水果也是消暑方法。
你的情绪“中暑”了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谢裕华主任表示,中医有“火夏旺……”之说,火乃热之极,暑气入里化火,脏腑功能失调,火性上炎,扰乱神明,而至癫狂。精神病学家的研究也发现,当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情绪躁动、摔东西、自虐(含自杀)的几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
高温之所以容易引起情绪障碍,天气炎热,一般人的饮食量都有所减少,出汗增多,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就影响到了大脑神经的活动,使人烦躁不安,大动肝火。如果在高温酷暑中出现下面的问题,可能是情绪中暑了:
易激怒: 经常处于易怒状态,很容易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身边的人发生争执,找茬打架、人变成“暴脾气”,为琐事扯破脸。
无兴趣:对平常很喜欢的事情毫无兴趣,对亲人朋友感情变淡,情绪低落心情差。
常烦躁:经常处于烦躁中,无缘无故生闷气,不愿意跟人沟通。经常固执地重复一些没有必要的动作,比如反复洗脸、拖地、浇花等,出现一些反常的举动。
无食欲:懈怠没干劲,面对美食不动心,丝毫无食欲。严重时甚至精神错乱、神志失常,或如醉如痴,如愚而无知,喜静恶动、面壁呆坐等;或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狂叫乱喊、打人骂人,不避亲疏。
以上节选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暑到,心气易亏耗,疏暑气,食饮应有节》
大暑三候
腐草为萤: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土润溽暑:后五日“土润溽暑”,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大雨时行: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大暑时节,静心养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吃药粥滋补身体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也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可气血双补,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
吃姜暖胃增食欲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的功效。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
尽量从事“慢”运动
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来源:综合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华网、中央气象台网站、百度百科、中国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