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多基础病!髋关节置换术后当日即可下床行走
近日,重庆郭昌毕中医骨伤医院骨关节科成功为三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当天均能在助行器辅助下床行走。
95岁的夏爷爷为医护团队点赞
01
意外摔倒后的生命接力
95岁的夏爷爷和80多岁的陈爷爷、王奶奶(均为化名)均因意外摔倒导致髋部剧痛、无法行走,被家人紧急送至我院骨关节科就诊。经详细检查,三位老人被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还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这种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对高龄患者而言尤为危险。
术前摄片
在传统观念中,高龄老人发生骨折,又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往往被认为无法耐受手术,只能长期卧床保守治疗。然而,对于这三位老人和他们的家人而言,选择手术是一次“再拼一把”的努力,更是争取重新站立、重获生活质量的希望。
术前摄片
“面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我们必须全面考虑:老人能否耐受麻醉?手术风险如何控制?术后能否真正恢复行走?”重庆郭昌毕中医骨伤医院关节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谭季镰表示,为这类患者实施手术需连克三大难关:基础疾病多、麻醉风险高;骨质疏松显著、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康复缓慢、并发症发生率高。
02
多学科协作打破手术禁区
面对严峻挑战,谭季镰主任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召集麻醉科、内科、重症医学科及护理康复团队等共同评估,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手术方案。经全面论证,团队决定突破传统内固定术式,为三位老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摄片
03
医患同心共闯难关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多学科团队开展多模式镇痛和早期康复训练,三位老人当天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床行走。其中,95岁的夏爷爷术后6小时自主进食,12小时后开始离床训练;八十多岁的陈爷爷和王奶奶也分别于术后8小时和10小时实现下床行走。目前,三位老人恢复情况良好,正在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三位老人当日即可下床行走
4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怎么治疗?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创伤疾病中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常常合并骨质疏松,骨质较差,一旦跌倒极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且多为不稳定性骨折,由于粉碎程度严重,骨折复位后稳定性也较差。非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引起的患者病死率达35%,比手术治疗高4~5倍,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达40%~5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在于:患者术后可以尽早下地进行负重康复锻炼,满足了高龄患者术后及早回到伤前活动状态的迫切要求,对于预防因长期卧床引起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全身状况和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指导专家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