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二甲骨伤科医院 重庆市医保定点医院 雨露助残爱心医院
24小时咨询电话:13308257120
新闻动态

冬病夏治正当时!2025年三伏贴攻略来啦!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

是一年中炎热且潮湿的日子

也是人体阳气正旺盛的时候

 

 

认识三伏贴

三伏贴疗法又名天灸,是在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下确立的治疗方法,来自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春夏养阳”学说,它以中医经络为基础,穴位为载体,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理论,将温热性质的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其所用的药物是严格按照中医处方配伍组成的,贴敷的穴位也有严格的穴位处方要求。

image.png 

中医传统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临床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了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民间常在夏季喝雄黄酒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本方法相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等疾患。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与调和剂外敷;宋《太平惠民方》以地龙粪研饼敷在小儿囟门,治疗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明《普济方》用生附子和葱涎为泥敷涌泉穴治疗鼻渊等等,说明贴敷疗法相沿习用甚久。

 

image.png 

三伏贴源自清代1695年张璐所编著的《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药材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最后达到“冬病夏治”之目的。后世医家将三伏贴的应用范围逐渐延伸至虚寒性疾病的应用。

 

【原文】“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2025年三伏贴时间

伏前贴:6月21日-7月19日

初伏贴: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贴:7月30日-8月8日

末伏贴:8月9日-8月18日

加强贴:8月19日-8月28日

 

 

敷贴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0.5-1小时,2-7岁儿童贴敷时间为10分钟-半小时;具体贴敷时间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即可自行取下。   

 

2.贴敷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洗澡,但不宜用力搓擦,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地吸干皮肤上的水分即可。不宜进食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 

 

3.小儿贴敷应防止小儿将药物抓掉、抓破皮肤或误入口中。  

 

4.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则需缩短贴敷治疗的时间,及时取下贴敷药物;若有红肿起泡,可外涂湿润烧伤膏等,痒甚则可外涂少量止痒粉等药物,一般3-5天即可痊愈;若皮肤红肿水泡严重,需注意预防感染,及时到相应科室进行处理。

 

5.妇女妊娠期、结核病和糖尿病患者、感冒发烧、肺炎、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支气管扩张咳血期、皮肤破损或瘢痕,均不适宜贴敷治疗。


来源:

医院概述Hospital overview
医院概述

涪陵郭昌毕骨伤科医院建于1993年,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积淀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民营医院,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10年,少林寺蒲罗汉禅师、倪罗汉禅... [详细]

在线咨询Appointment expert
专家热线
023 -
72780120
医院地址

重庆市涪陵区桥南荔圃路1号(广电中心旁)

急诊24小时(无假日医院)

023-72780120

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投诉:023-72780229

医疗纠纷投诉:023-72780172

扫一扫关注